【新艺元|项目分享】江门再“狂飙”,谱写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导语

近期,广东省出台的《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提出,实施“大平台”提级赋能行动,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引领力的产业发展平台。江门拥有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大型产业集聚区。新艺元作为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专注于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经验的研究与推广,致力于为全国众多产业新城、开发区等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咨询和规划服务。2022年,新艺元承担了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3个先行启动区的产业研究及概念规划编制工作。

项目积极借鉴苏州工业园区在产业发展和城市规划方面的先进经验,在对接国家战略和湾区协同发展要求基础上,立足江门产业发展需求,科学谋划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先行启动区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及空间发展框架,为建设好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打造了示范样本,助力江门加速迈入万亿GDP城市行列。

▼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先行启动区分布图


一、集聚优质资源要素,打造湾区重要江海门户

1.优势突显,按下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键

江门位于广佛、港深两大都市圈的交汇处,是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城市。江门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充分发挥广阔发展空间、高效物流、独特侨务资源等比较优势,以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促进更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全力“联广通深”以对接优势资源,积极对接横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平台;深入推进“港澳融合”工程,拓展与港澳在跨境要素流通、青年人才、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持续推进“融湾”工作,在更深层次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方面靶向发力,汇聚磅礴力量以加速城市社会经济发展。

▼江门区位分析图


2.包容发展,多层次融入外向型经济浪潮

双循环格局下的外向型经济,突出经贸合作双向开放,“以侨为桥”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江门开通中欧班列扬帆合作新蓝海,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多领域展开合作,同时也是6个广东省省级RCEP企业服务中心单位之一,着力打造广东参与RCEP区域合作的重要门户和桥头堡。利用对外开放、对内联通的优势,吸引优质外资,持续提供高质量发展强动能,推进企业“走出去”,嵌入全球产业链以保持产业发展韧性。江门以高水平开放形成“一带一路”与RCEP的“双轮”驱动的经贸合作新格局,助力广东省外向型经济再上新台阶。

3.枢纽联结,打造通江达海的现代流通体系

江门深入构建融通湾区的交通路网,加快推进广佛江珠城际、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规划建设,实现45分钟连接深圳都市圈、30分钟对接广州都市圈,打造20分钟产城通勤圈。多点发力建设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充分利用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多式联运平台,释放滨海临江潜力,升级枢纽功能。从“大流通”高度推动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融合发展,加速江门供应链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内畅外联的现代流通网络,为“制造业当家”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二、聚焦新兴产业发展,引领江门产业转型升级

1.发展为先,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江门立足自身优势,对接广深产业转移,服务港澳市场,围绕十五条产业链形成全市统筹、县(市、区)推进、产业互补、功能明晰的产业园区发展格局。大型产业集聚区先行启动区作为江门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的样板,也是江门新兴产业发展的主阵地,聚力打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为主导,以安全应急为特色,以科技服务为支撑的“3+1+1”产业发展体系。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聚焦消费电子、未来通信,智能装备产业重点聚焦智能机器人、激光与增材制造、新能源装备,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聚焦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安全应急产业重点发展智能应急装备、智能安全设备、安全应急服务、关联高端制造,科技服务重点聚焦技术创新和创新服务。

▼规划区 “311”产业体系示意图


2.龙头带动,发挥重点项目集群效应

江门新兴产业发展聚焦产业链核心环节,发挥龙头项目带动效应,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围绕海信空调、海信电子等龙头企业,进一步向5G通信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制造拓展,突破芯片、光学模组、射频器件等核心环节。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围绕隆基绿能、中创新航等龙头企业,聚焦光伏及新能源电池两大领域,拓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构建新能源生产—存储—应用的产业生态圈。智能装备产业围绕海目星、汉宇等龙头企业,切入智能机器人市场,培育激光与增材制造品牌,聚焦机器人本体、智能传感器、激光器等关键零部件,拓展中游设备制造环节。安全应急产业,围绕江海区打造五维一体安全应急产业园,结合湾区在智能化、信息化方面的优势,依托现有高端装备、智能家居等制造基础,向智能应急装备、智慧城市、智能安防等领域拓展。

▼海信(广东)信息产业园(左)、中创新航科技(江门)有限公司(右)


3.科技赋能,培植江门创新生态雨林

大力引进培育创新人才,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扎实开展“智汇江门”产业人才专项招聘工作,以“湾区人才”工程和市委市政府“六大工程”为抓手,着力吸引创新人才。大力推进创新载体建设,支持安全应急实验室、双碳实验室争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推动特种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重大技术创新载体争创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引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江门市设立分支机构,推进合作载体扩容提升。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高标准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高品质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强与港澳、广东省内等高校及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聚力打造双碳实验室,聚焦氢能技术、城市低碳发展技术、硅能源前沿技术应用研究等方向,建成“研究-转化-产业化”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江门双碳实验室


三、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1.空间拓展,服务融入大湾区一体化。

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位于江门市东部,总规划面积1395km2,包括北、东、南三大组团,是江门拓展对外合作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依托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积极承接大湾区发展要素,探索江门与广佛、港深都市圈合作新模式,高标准、高水平谋划与深圳、港澳等合作共建园区,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实现互利互惠、共进共赢。北组团对内协同广佛,共建国际贸易组合港,对外主攻中欧合作,加快推动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建设,打造国际化特色产业新城,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家电等战略产业集群。东组团紧抓“深中通道”重大机遇,全方位对接深圳,与深圳共建合作园区,探索建设“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深度分工合作示范区,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安全应急等战略产业集群。南组团主攻港澳合作,依托港珠澳大桥,黄茅海跨海通道、西部沿海高速布局产业空间,打造协同港澳发展的黄金腹地,共建高能级开放合作平台,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机器人、海洋工程装备等战略产业集群。

▼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三大组团分布图


2.跨区协同,深化市域一体化发展。

以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为契机,探索跨行政区合作的江门模式,围绕制度创新、资源整合、设施共享三大要点,打造市域一体化协同发展典范。一是在全市层面建立高效有力的协调管理机构,负责重大关键事项的决策,对大型产业集聚区的产业发展、资源配置、设施建设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协调。推动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打破行政壁垒,建立区域共享的一体化政策体系,形成促进各类要素跨行政区自由流动的政策环境。二是共建合作空间,加速资源整合,推动大型产业集聚区打造新兴增长极。以高新区-三江睦洲联动发展区为例,强化高新区与周边板块的空间联系,发挥高新区创新中心的溢出带动效应,通过联合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双创示范基地等方式,有效嫁接高新区的创新资源,整体提升联动发展区的集聚力和辐射力。三是统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协调区域市政基础设施集约共建、开放共享,降低设施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快大型产业集聚区交通互联,推动北、东、南三组团紧密串联、深度协作,激发“握指成拳、相向而行”的强劲动能。

3.多元融合,建设高品质产业园区。

打造精准适配的产业空间,以建立满足产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的空间支撑为目标,针对产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阶段企业的空间特征,进行定制化的空间产品设计。建立多元融合的服务配套,聚焦企业、就业者及社区居民三类主要目标群体,围绕新一代产业社区的人本、生态、科创与智慧四大属性特征,精准匹配企业、人群的服务配套要求,建立产业生态圈、职场交往圈、活力生活圈融合发展的产业社区服务配套体系。编制产业园区风貌管控手册,从先行启动区整体形象塑造出发,结合产业功能区的风貌管控特点,针对空间形态、道路、建筑风貌等核心要素形成规范化管控方案,提升先行启动区整体城市风貌形象。

▼三圈融合发展的社区服务配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