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艺元|项目分享】城市更新背景下的空间品质提升导控的探索

引言

我国城市发展正在进入“减量化、内涵式”发展的时代,城市发展由“增量扩张为主”进入“存量更新为主”的新阶段。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并对其进行精细化建设与管理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落实城市规划、指导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近期,新艺元编制的江苏某省级开发区规划建设导则,将聚焦城市空间品质的提升,在存量现状条件下,重点关注道路、蓝绿系统、环境设施的品质提升与建设实施,探索一条可持续的更新管控路径。


01

三个共性问题

更新背景下的城市空间管控是个庞杂而又艰难的工作,既需要对城市物理空间进行全方位的摸底评估,同时也需要对各方权益进行平衡和决策。管控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五花八门,但也具有一定的相似。以本项目为例,该园区因行政区划、产业特点及历史原因,存在区域规划不统一、建设标准不一致、城市品质参差化等问题。园区虽进行了多项规划编制工作,但区域内地块产权复杂、建筑新旧不一,空间设计及管控类缺失,各类规划难以一步落位。

从规划管控到实施落地,提升工作经常会面临以下三个共性问题:

问题一: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各层次规划如何分层衔接与有效传导?

“五级、三类、四体系”下,各类规划的侧重点与编制深度均不同。总规引领下,详细规划与专项规划等正有序进行,但在整体空间设计和分项实施层面,存在深度、细度、刚弹性不足等问题。忽视管控与规划体系的分层衔接极易造成要求准则混乱,使得部门管控中要么太过粗放模糊,不能形成有效管理,要么太过精准僵化,难以推进落地。

问题二:城市更新规划维度广,要素多,意见杂,如何甄别重点、评估难易进行科学决策?

在大范围更新中,由于历史遗存问题多、提升要求复杂多样且各方意见不易统一,存在“眉毛胡子一把抓”和“草率了事治标不治本”的现象。而更新工作涉面广,投入大,时效长,需要在规划中对各要素更新的迫切性、重要性以及实施难易程度进行综合判定,甄别提升要素的主次重点,从而实现管控的精准发力,避免泛泛而为,低效提升。

问题三:现状情况与发展目标差距较大,理想与现实之间如何分步落地,循序推进?

更新规划中提出的发展目标通常是面向未来的宏大愿景, 各类空间体系的构建也会与远期的规划相一致,而现状与蓝图之间可能隔着千山万水,短期内无法协调统一。通常情况下,符合远期规划系统的提升导控在面对现状近期提升实施时,大量待更新区域会面临近期提升标准缺失而无法操作推进的困境。


02

三个创新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项目中尝试管控方法的创新。通过规划建设导则分层细化指导,最终保障上位规划意图切实落地;采用数字化手段进行详细调研,总结现状问题及规划落实难点,针对问题提出不同的更新手法;因地制宜,制定迭代过渡目标,将整个更新分为多个可管理的阶段,逐渐推动现状空间向规划要求对齐。

创新一:分层次的设计导则,服务规划管理。

城市设计作为精细化管控城市风貌、塑造城市特色的有力手段,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管控城市开发的角度看,城市设计导则的引入可以拉近控规的宏观指标与建筑的微观设计之间的逻辑联系,使城市管理的整套系统更为细致完善。

本项目规划建设导则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衔接,分为总则、通则、图则三个部分,分层次的进行细化与落实:总则是价值贯穿、整体把控的管控体系,是上位规划理念的整体提炼与落实;通则是针对每一类街道、河道等的特征提炼,是分类别、全要素、刚弹结合的普适性管控体系;图则是针对标杆性地块的强引导、重管控、精细化的标杆性管控体系。

▲规划建设导则体系示意


创新二:精细化的调研梳理,详分轻重缓急。

对基地进行细致全面的调研:通过部门座谈,宏观角度了解管理部门对未来的发展期望;通过问卷调查,微观角度了解百姓在城市风貌建设层面的诉求;通过资料研究,多方面研究政策与相关规划;通过基地踏勘,全面了解现状建设水平,总结现状与发展间的差距及更新迫切度问题。

▲项目调研总目录示意


引入数字化模型,创新性提出量化评估体系,结合新加坡与苏州工业园区规划与更新经验,通过重要性、更新难易度的量化评价,科学辅助决策。

▲多维度多因子量化评估示意


以道路空间为例,根据现状并结合道路空间的重要性评价,对不同路段采用不同管控强度,对应不同的管控措施;同理,结合更新难易度评价结果,区分出不同路段的管控模式,甄别出需要进行迭代更新的道路,采用近远期两套管控体系。


▲以道路为例的重点甄选与管控措施示意


创新三:“BBA”的迭代方法,分步管控落地。

本项目园区现状建设复杂,地块产权情况尚不明晰,众多区域与规划建设方向矛盾,并且现阶段存在难改、难拆等情况。因此,以调研结论及数字模型为主要依据,设计提出了“BBA”迭代建设理念。

“BEFORE”— 详细调研,总结现状问题及规划落实难点。

“BETWEEN”— 基于现状空间的过渡期提升引导,解决当下的环境治理问题。

“AFTER”— 条件成熟时,全要素的空间设计管控,落实规划要求,打造美好人居环境。

以园区内一条四级河道为例,河道规划宽度为45米,现状宽度为13米,两侧均为村庄用地,目前不具备河道拓宽条件。作为区域内的重点河道,在蓝线宽度维持现状的情况下,目前主要工作为河道及两岸的初步整治,包括河段疏浚、水质提升、绿化提升、设施引导等。远期,在产权明晰、安置明确等前提下,依规划进行河道拓宽、环境营造、特色植入,打造理想人居环境。

▲以某横河局部河段为例的“BBA”迭代建设示意


结语

存量更新提质”阶段中,精细化城市设计与空间管控需不断找寻理想与现实的平衡点。在这个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思维为引领,进行理性的管理,从“有管控”向“优管控”迈进,协调各级规划、优化资源配置、解决现状差距,确保规划愿景的贯彻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为未来的城市生活注入新的活力。